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制造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丝印企业该如何强化管理走出困境

2022年10月03日 12:37:29      来源:广州市喜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1

分享:

提高印刷品质量,走精品之路是目前印刷行业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席卷的时候,国内印刷企业不仅仅面临着市场需求减少的压力,同时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也让企业朝不保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何避免价格大战提高印刷产品附加值摆脱市场的低质低价竞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单在目前,企业为降低印刷成本而影响最终的印刷质量似乎也是无奈之举。之前在采访一位协会的时候,他就告诉笔者,提高印刷品质量出版社应该担负主要的责任,正是由于出版单位对印刷品质量不够重视一味压低印刷工价,印刷企业也只能随之降低成本进而影响最后的印刷质量。

  确实,在近十几年物价在上涨,员工的工资以及各种税收都在上涨,企业的生产成本面临的压力,而在印刷行业,目前的印刷工价却还在沿用91、94时候的工价,而在很多地方印刷工价实际上比这个还要低。由此,印刷企业难以走上精品印刷之路好像就可以理解了。

  但是,问题如果真的只是出版社不重视印刷质量,压低印刷工价这么简单的话,那么年初行业协会通过多方协商讨论并最终发布的印刷工价标准就足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可惜的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电子工业出版社印务部的周主任就告诉过笔者,和十多年前不同的是印刷市场由当初的卖方市场转变为现在的买方市场,对于出版社国家一直有着严格的准入机制,所以出版单位的数量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而对于印刷厂,一方面国家管理不够严格,市场准入机制也不够完善,十几年间印刷厂的数量几乎是爆炸性的增长。

  同时对于这些中小印刷厂,他们的管理人员大多数缺乏都企业管理的能力,他们中的许多人是从基础的工人成长起来,对机器设备比较熟悉,但是怎么去管理企业如何去优化管理,他们却没有这个能力。此外许多人甚至是半路出家,觉得印刷行业比较,于是弄几台机器就开个印刷厂。对于印刷行业他们并不是很了解,所采取也是家长似的管理办法,适应不了现在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这些企业的的人员结构也不合理,许多员工缺乏足够的印刷知识。

  周主任告诉笔者,实现所要求的不仅仅是企业是否具备的丝印机,更重要的是印刷管理能力,这对于企业管理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色彩管理为例,需要从一开始的设计着手,跟后期的印刷结合,比如我要印制一套非常精美的书籍,在设计的时候,屏幕颜色就要严格校准,从数字打样开始检测一直到印刷厂的打印环节。从屏幕开始,如果美编在设计的时候,屏幕设计和数字打样有偏色,数字打样到印刷厂印刷经不同的流程又有不同程度的偏色,那么最终印刷出来的东西和屏幕上的相差甚远,所以出印刷精品需要的是印刷厂具备优秀的色彩管理能力,衔接整个过程,每一个点都要控制才能出精品。

  周主任认为,为什么现在出版社会设立印务部门,市场上还有许多的印通公司,正是因为印刷厂只能被动的提供印刷服务,没有能力承担印刷上下游各环节的沟通管理服务,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印刷厂就不能实现精品印刷,只能从事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简单印制服务。

  很显然印刷工价标准的出台只能起到救企业而无法救行业的作用,作为民间组织的印刷协会并非国家政府机构其推出的印刷工价标准缺乏强制各出版单位严格遵守的力度,所以在目前这个由出版社主导的市场印刷工价标准难有实质性的作用。

  而对于中国印刷行业,远比出台印刷工价标准挽救一两个印刷厂更重要的, 严格强化行业准入门槛,淘汰一批缺乏专业深度和管理能力的中小印刷厂。从雅昌、雅图仕等一批优秀印刷企业的成长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管理者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管理能力是企业从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